“智慧”温室与现代化温室相比,“智慧”在了哪里?
现代化温室与“智慧”温室区别在于“主动”。在我们印象中,温室等同于大棚,气象要素不可控,但可以依靠大棚为植物营造一个相对安稳的环境。如果天气热,可以遮阳,如果天气冷,可以保温,它的特点是可以调节,但不是任意调节。很多人都了解,荷兰耕种面积小,光照有限,国土面积还不如我国的重庆大。为何它却走在了农业发展的前沿?究其原因,有限的资源让荷兰剑走偏锋,因地制宜,利用现有土地不断专研“智慧”温室,从而闻名世界。
荷兰“智慧”温室已经跨越传统温室及现代化温室的阶段,成为智慧温室,让农业生产无限接近于工业化,通过先进的生产设备以及科学的经营管理,荷兰人种植出的同类农产品甚至可以做到大小统一,只为满足市场需要。
现代化温室是可以通过在温室中不同区域安装不同传感器监测区域范围内环境中的各项参数,有些需要现场读数,有些可以电脑读数,农业人员需要对不同的数据挨个记录,根据数据手动或者半自动化调控现场的控温设备,以保证温室内环境各项参数指标保持正常。
“智慧”温室是对现代化温室改造升级,赋予其一个“大脑”,而这些传感器就相当于它的“感官”,“感官”收集的信息最终汇聚到“大脑”,然后再根据不同情况下达不同的指令,将生产过程由“被动”变为“主动”。其主要体现在智能化、数据化及科学管理,它是未来农业发展方向之一,也是我们实现生产资料可查、可控、避免资源浪费的必经之路。
将环境化“静”为“动”,将“不可控”变为“可控”。农业生产中环境不可控因素太多,如果能排除自然环境的影响,将温室中环境人为变化,变多少,完全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岂不是掌握了植物的生长密码?“智慧”温室可以通过温室中底层传感器采集温室中的温度、光照、湿度、二氧化碳等影响植物正常生长需求的参数,让系统依靠这些不同的数据指标,智能调节温室中的温度、水肥、湿度、光照度等参数,实现“无人化”自动管理,还能保持植物良好的生长状态。
比如在多风多雨的地区,经常不定时间段刮风或者下雨,工作人员并不能及时赶到温室,而温室此刻正在开窗或者顶帘未拉,那雨水会直接灌入温室造成破坏,窗子或者顶帘会因为风力原因被撕坏,造成经济损失。使用“智慧”温室,就可以通过农业气象站采集天气信号,自行关闭顶帘,防止温室遭受灾害。
在相对成熟的“智慧”温室中,可以根据市场需求通过调节作物生长过程中的不同要素,决定其这一段时间的产量,既不造成浪费,也不会形成亏损,大幅度降低农药的使用,或者不用,甚至达到人为控制作物生长的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