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域面积的广阔
地质结构的复杂
气候类型的叠加
人类活动的影响
决定了中国大陆地质环境多样
及
地质灾害频发
地质灾害主要表现形式
地质灾害主要表现为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面裂缝和地面沉降六种类型。其中,滑坡、崩塌、泥石流占比90%,会造成江河堵塞、城庄损毁、森林破坏和人员伤亡等后果。
滑坡/崩塌/泥石流的定义
滑坡:指斜坡上的土体或者岩体,受河流冲刷、地下水活动、雨水浸泡、地震及人工切坡等因素影响,在重力作用下,沿着一定的软弱面或者软弱带,整体或者分散地顺坡向下滑动的自然现象。
崩塌:指较陡斜坡上的岩土体在重力作用下突然脱离母体崩落、滚动、堆积在坡脚(或沟谷)的地质现象。
泥石流:指在山区或者其他沟谷深壑,地形险峻的地区,因为暴雨、暴雪或其他自然灾害引发的山体滑坡并携带有大量泥沙以及石块的特殊洪流。
地质灾害发生前兆
滑坡发生前兆
滑坡前缘出现裂缝,前缘土体隆起;新裂缝不断产生,四周岩土体出现松动和小型塌滑;滑带岩土体因摩擦错动出现声响;在滑坡前缘坡角处,有堵塞的泉水复活或泉水、井水突然干枯;滑坡体上的观测点明显位移;滑坡前缘出现鼓丘;房屋倾斜、开裂等。
崩塌发生前兆
崩塌的前缘不断发生掉块、坠落、小崩小塌的现象;崩塌的脚部出现新的破裂形迹;不时偶然听到岩石的撕裂摩擦声;出现热、气、地下水异常;动物出现异常。
泥石流发生前兆
沟内有轰鸣声,主河流水上涨和正常流水突然中断;动植物异常,如猪、狗、牛、羊、鸡惊恐不安,不入睡,老鼠乱窜,植物形态发生变化,树林枯萎或歪斜等。
做好防灾准备丨保障生命安全
地质灾害监测预警不仅是地质灾害综合防治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减少地质灾害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重要手段。“十二五”以来,我国建立了已知地质灾害隐患点全覆盖的地质灾害群测群防体系,监测预警工作历经群测群防、专业监测等发展阶段,防灾减灾成效显著。
一、滑坡监测
滑坡以监测变形和降雨为主,具体包括位移、裂缝、倾角、加速度、雨量和含水率等测项,可以按需布置声光报警仪。土质滑坡可以通过监测位移、裂缝、雨量、倾角、加速度和含水率的变化进行预防;岩质滑坡可以通过监测位移、裂缝、雨量、倾角、加速度变化进行预防。
二、崩塌监测
崩塌也是以监测变形和降雨为主,具体包括裂缝、倾角、加速度、位移和雨量等测项,可以按需布置声光报警仪。崩塌可以通过监测裂缝、雨量、位移、倾角和加速度变化进行预防。
三、泥石流监测
泥石流以监测降雨、物源补给过程、水动力参数为主,具体包括雨量、泥位、含水率、倾角和加速度等测项,可以按需布置声光报警仪。沟谷型泥石流可以通过监测雨量、泥位和含水率变化进行预防;坡面型泥石流可以通过监测雨量、倾角、加速度、含水率和泥位变化进行预防。
监测设备的选择
在满足精度的前提下,需要选用运行可靠、功能简约、性价比高、安装便捷、易于维护可实现智能预警的监测设备。
能够24小时监测环境变化数据,并将监测到的数据上传至监控平台,满足双向控制的功能,适应多项监测需求。
监测设备需要适应监测点的地质环境条件,拥有良好的稳定性,比如“防雷、防水、防尘及耐高低温”等。
需要具有法定计量测试资质机构的校准或标定合格,且资料齐全,并在规定的校准有效期内。
山东仁科针对地质灾害,可以提供包括位移监测在内的多款地质灾害监测预警仪器,助力防灾减灾。
监测设备的布设
① 雨量计监测点应选择相对平坦且空旷的场地,且使承雨器口至山顶的仰角不大于30°,不宜设在陡坡上、峡谷内、有遮挡、或风口处。
② GNSS监测点应布设在灾害体变形量较大、稳定性状态差处;基准站应布设在灾害体外围稳定处;且要保证GNSS位移监测站搜星条件良好,测点位置空旷,在±15°高度截止角上空不能有成片障碍物,周围无高压线、变电站等电磁干扰源。
③ 裂缝计应布设在主要裂缝两侧且宜是裂缝较宽或位错速率较大部位的中点或转折部位。对宽度大于5m或两侧高差大于1m的裂缝,宜安装无线裂缝计。
④ 倾角计、加速度计应布置在灾害体主要倾斜变形块体。
⑤ 含水率设备应布置在主剖面,且应安装在滑坡主滑段、泥石流物源丰富段。
⑥ 测量泥位的监测点应选取能客观、准确反映沟道内泥石流泥水位变化特征、监测断面规则、沟床稳定的沟段。
⑦ 现场声光报警器应尽量布置安装在受威胁的集中居住区附近或道路、水体两侧,以便及时提醒警示居民或过往车辆船只行人。
⑧ 泥石流监测点宜布设在泥石流物源区及其暴雨带内,特别是物源区内滑坡、崩塌和松散物质储量最大的范围。不具备条件时,也可考虑流通区的上游段或危险区。
面对地灾 切勿慌张
遇到崩塌怎么办
遇到滑坡怎么办
遇到泥石流怎么办
归纳总结丨勤测勤防
崩塌滑坡泥石流,勤观多问常测量。
崖高壁陡多裂缝,岩石龇牙咧嘴状。
山脚发育倒石堆,崩塌灾害要堤防。
树如弯刀林似醉,地面呈现阶梯状。
坡脚临空裂缝多,时刻要注意滑坡。
山高土厚岩破碎,地形呈现漏斗状。
山沟狭窄水流急,沟口多发泥石流。
掌握知识多了解,莫让灾害再猖狂。
地质灾害虽危险,众志成城把它防。